First slide

2019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金莲花”二等奖获得者如律法师讲经

   2020-01-10
   杭州灵隐寺

 
如何建立信仰
 
文:如律法师   依据经典《佛说十善业道经》
 
 
末学如律是中国佛学院学僧。非常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所学。末学的题目是如何建立信仰,依据的经典是《十善业道经》。
 
 
我们常说,佛法无边。《大智度论》云:“唯信能入,唯智能度”。佛法的信仰与西方宗教和印度流派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无我、无主宰。佛教的信仰是信自己本有佛性,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与佛的差别仅在于,佛是圆满觉悟的人,而我们凡夫还有很多迷惑,总在觉迷不同而已。我们坚信通过修行,将来能成佛。因此要靠智慧的实践,很精勤努力,才能度过生死轮回。
 
我们信仰的基础是什么?应该是三皈依。没有三皈依,不可能建立信仰。世尊说法,分真俗二谛,真谛告诉我们如何回归实相,俗谛告诉我们明白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的真理。如何对实相和因果轮回建立信仰呢?要不断靠僧团的教导来断疑,才能启信。如何回归实相和超越轮回呢?要靠修十善业,靠持戒,靠止观。
 
壹 此经建立信仰之宗旨与此信仰之力用
 
世尊在此经正宗分讲道。【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这句开示告诉我们,必须明白“心作心是”才能建立信仰。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善的,变现的宇宙环境就善,你想恶的,变现的宇宙环境就恶,你用菩提心来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能回归实相本体,。
 
行者建立回归本体实相的信仰,了知契入实相后时间空间就会消失还原,转识成智,从而能解决自己和宇宙当中的一切问题、一切灾难,因此其身业语业的造作,必定与自性本善相应,这就是佛教行者的信仰。《大乘百法明门论》云“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
 
贰 解释名题
 
《佛说十善业道经》,是以人法合名的佛陀圣典。佛是能说人,十善业道是所说法。何为十善?谓身业永离杀生、偷盗、邪淫,口业永离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意业永离贪欲、嗔恚、邪见。何谓经?具贯摄常法四义,换句话说,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每一位圣贤智者,都去追求探索的宇宙人生真相。
 
叁 明人法二空之基
 
此经属于方等熟酥之味。方等时讲的是人空和法空的义理,即《大乘百法明门论》所说的“一切法无我”。此经让我们先建立人空和法空的观念,而后在此基础上修十善业。
 
如《十善业道经》云:“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这是本经开示人法二空之理。
 
肆 总标篇目
 
如何建立信仰呢?我们本次讲演分为五大部分:
 
一、信有实相。
 
二、信依十善业道修学,能回归佛菩萨的生活环境(实相)中。
 
三、信“心作心是”与因果轮回。
 
四、信业感缘起,缘起性空。
 
五、信受戒、学戒、持戒能回归佛菩萨的生活环境(实相)。
 
 
壹 信有实相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
 
本体论的比较
 
学习东西方各种哲学里的本体论,而后学习佛教关于如来藏的本体论,通过比较,发现佛教对宇宙本体的论述,确实比别的哲学都更为具体细致,即能信有实相。这是第一步建立信仰的方法。
 
无始无明
 
所有宇宙现象都从一念无始无明的心想,即起心动念,变现出来的。这一念无明没有开始,是虚妄的,在觉悟的时候叫如来藏,叫实相,在迷的时候叫阿赖耶识。起心动念的波动缘起,变现出物质现象,一切法从心想生。
 
实相正印之所印——宇宙
 
本经以实相为体。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性,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等各种时间内的概念。这一念心性也不是青黄赤白等各种可见光内的波长,也不是长短方圆各种空间内的物质概念,心性它不是色法。心性,也不是香,不是味,不是触,不是法。我们用六根去寻觅它,了不可得,而不可说它没有。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说它有。所以自性的全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整个宇宙一切万法,森罗万象,无非是自性所变现的,无非是实相正印之所印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通过修德能显发性德,我们本来是佛,对此要深信明了。宇宙也是我们理具的真心变现的,所以要深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楞严经》里的公案
 
在《楞严经》里,有一则非常有趣的公案,讲的是波斯匿王在六十三岁时,感到自己衰老了,开始为将来死亡的事情着急起来。他向世尊请求开示,世尊问他:国王你第一次见恒河的时候多少岁?三岁,是当时候母亲带着他第一次见恒河。
 
世尊接着问,你十岁的时候见到恒河,那个能见恒河的见有无改变?波斯匿王说,没有改变。那二十三岁、三十三岁,一直到现在六十三岁呢?能看见恒河的那个见性有无改变?波斯匿王一听,马上明白了,生灭里头有个不生灭的。
 
 
 
身体有生老病死,有坏掉的一天,但生命没有生老病死。这个性,在眼就叫见性,在耳就叫闻性,它是不生不灭的。我们这个生命在无尽的轮回时空里,若不接触佛法,不修行,一期生命结束,又去投胎转世,继续搞生老病死,死死生生,生死疲劳。若接触佛法,修行了,就能超越生老病死,超越轮回。波斯匿王明白这个道理,心里头的忧虑就消失了。
 
贰 信依十善业道修学 能回归实相
 
信依十善业道修学
 
能回归佛菩萨的
 
生活环境(实相)中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明宗
 
宗是修行的重要捷径,回归本体的枢机,也是菩萨六度万行之纲领。这部经以明辨邪正因果为修行之宗要。此经劝我们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以回归实相,回归实相即出离轮回。
 
此经信仰的到底是什么?就是信有这个实相本体的存在,并坚信以十善业道为基础,如理如法地修六度、四无量心、四摄、三十七道品、止观、方便,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后,可回归实相本体当中。回归实相,才是我们本来的生活环境,那是佛菩萨的生活环境,叫一真法界。
 
实践以验证
 
学习华严信解行证的概念,通过一段时间的修行,试看能否离契入本体的境界又接近一些,以此勘验佛教里关于本体论述的真实性,即能信依十善业道修学,能回归佛菩萨的生活环境(实相)中。
 
每当离本体又接近一些的时候,你自己会晓得,你的心越来越定,智慧越来越高,处理棘手的事情不慌不忙,对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亲自验证,你会亲眼看到宇宙是一体的现象。这是第二步建立信仰的方法。
 
叁 信“心作心是”与因果轮回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现代量子力学的先驱,爱因斯坦的老师普朗克博士,他用了一生的时间,研究物质到底是什么?他发现,最小的基本粒子,是从波动产生的,根本没有真实存在的物质。谁在动?
 
科学家不清楚。你要是来问六祖惠能大师,老人家会告诉你:“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我们心想的波动,变现了基本粒子。六道十法界,宇宙林林总总的大千万象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的波动,就是业感缘起变出来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第三步建立信仰的方法。
 
【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量子力学家们,特别是研究超弦理论的科学家们认为,高度集中的念力能改变光子流的组合方式。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是把一切的精神和物质现象都归纳了。什么样的心念,造就什么样的境缘。依报随着正报转。心作心是,这是第四步建立信仰的方法。十恶变现三途恶道法界,十善五戒变现人天道法界,物质环境的好坏由善恶业决定。
 
印祖在《文钞》中,讲了许多关于急难时念诵观音圣号而得救的例子。证明心与佛合,止于正定,就能转变外在灾祸,因为境本来由心生,故转心即可转境。
 
十善里,不杀生就得健康长寿的果报。不偷盗就得富贵地位的果报。不邪淫就得家庭和睦兴旺的果报。不妄语就得发言成证、人天信受,辩才无碍的果报。不贪欲就得身心自在的果报。心作善法,变现的物质环境就端正善好,这是“心作心是”的原理。
 
【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
 
学习印祖在《文钞》中谈到的《法苑珠林》和《历史感应统记》,里面记载了大量关于因果轮回的真实案例。还有《贤愚经》、《因果经》等佛教典籍。
 
在学好佛教原典的基础上,再学习生死学科研案例作为辅助。如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史蒂芬森教授的《二十个案例示轮回》等关于六道轮回的最新科研。
 
圣雄甘地时期印度一名女童,能记忆前世事情,当时史蒂芬森教授与印度全国科研小组对此现象进行追踪研究,最后确定女童转世再来的现象属实。这则案例除了在史蒂芬森教授的科研著作中发表外,也发表在当时第26届精神学研究协会的会议专辑里。
 
史蒂芬森教授一生研究了超过三千例以上的关于儿童记忆前世经历的案件,这些立案调查的科研成果,最终得到自然科学界医学杂志《柳叶刀》高度赞誉,并评价史蒂芬森教授为20世纪的伽利略。中国近几年也有许多关于“再生人”轮回现象的新闻报导。多学习古人因果轮回的典籍,和这些科研案例,即能促进对因果轮回的认识,不堕在断灭见和常见中,这是第五步使令我们建立信仰的方法。
 
肆 信业感缘起 缘起性空
 
【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
 
学习基础物理知识,及从声闻乘析空观着手,即能信业感缘起,需了知物体的自体之概念,了知物体的主宰性的概念,以此明白为何从缘起,能推出性空的理论。这是第六步建立信仰的方法。像我们的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成,没有主宰性,每一大又是由无量因缘条件构成,所以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伍 信受戒、学戒 持戒能回归实相
 
信受戒、学戒、
 
持戒能回归佛菩萨
 
的生活环境(实相)
 
以如法的羯磨,帮众生受戒,并如法出罪,修善才能恒久,信仰才能落到实处而非空谈,超越轮回才有根底。无论在家出家,都要学戒护戒,佛法才能长久住世。
 
纳受戒体就有任运断恶修善的功能,根据对应的羯磨法帮居士们出罪,居士们犯戒的罪业才能忏悔掉,由忏悔方能恢复清净戒体,继续修行。
 
持戒之目的,在于得定。律学的精神是少欲知足、一心敬慎。时时刻刻谨慎小心不犯戒,若犯则立即忏悔,引导众生使这颗将来成佛的因种,即戒体,茁壮地成长。这是第七步建立信仰的方法。
 
总  结
 
一个建立信仰后的行者,必定誓死捍卫戒法,不会做任何坏事,不会令社会侮辱轻慢自己的教团。
 
 
因为,捍卫戒法,死守善道,像龙树菩萨、提婆菩萨、青目菩萨那样,才能完成自身一切苦的解脱;让社会尊重自己所处的教团,恭敬三宝,才能令大众逐步接触佛法、信仰佛法、修证佛法,进而完成全人类一切苦的解脱。
 
 
师长常常教导我们,一定要学习和弘扬戒法。在此与诸位共勉。谢谢大家!
2019 © 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